2022-04-19 15:04:38
孙辉亮
一纸药方传千载,一缕药香越今古。
被誉为 “九边重镇” 的宣化古城西城墙外,一排青砖黛瓦高低起伏的古建筑,与巍峨沧桑的古城墙遥遥相对。穿街而过或漫步其中, 阵阵中草药特有的馨香, 沁人心脾, 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这就是2021年10月刚开街的宣化中医药文化一条街。
传承国医经典, 弘扬中医精髓;传承祖国医学, 造福人类健康。古城墙下,万柳公园旁, 新开的中医药文化街, 以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定位和发展方向,集中医药文化展示、 精准中医药种植、智慧中医健康体检、 中医特色门诊、 中医药加工、高端国医馆、食疗和 “食药同源”产品的研发生产、 旅游研学、 中草药销售等功能于一体,营业面积1.41万平方米,现有18个特色中医诊室。
中医药文化馆正门内, “大医精诚 悬壶济世”这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诠释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神农尝百草、 伏羲制九针、伊尹制汤药、医和辨六气、 扁鹊创四诊; 华佗、 张仲景、 董奉、葛洪、 王叔和、 孙思邈等名医;一个个可敬的名字, 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段段神奇的故事, 向我们声情并茂的讲述着一个个“妙手回春” 治病救人的奇迹,展示着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和传奇。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脉经》 《千金方》《食疗本草》等一部部医学专著,陈列在文化馆内,散发着古籍特有的墨香。 “望、闻、问、切”,中医 “四步曲”诊断法, 完美的体现着中医看病 “整体观和辨证法”的博大精深和超前的 “治未病”理论。
置身中医药文化馆里, 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 看到古代的郎中、大夫们爬山越岭, 千方百计寻求治病的良药; 在一方方放置中草药古色古香抽屉的药房内, 精心研究治病救人的名方;在古朴而精致的 “中式禅意” 诊室里,为病人把脉问诊, 为大众去病谋康。
煮一壶岁月的药香, 沏一杯“本草” 的芬芳。 皓月当空, 在文化街耸立的华佗、 李时珍、 张仲景等雕像下席地而坐, 邀大医师们月下对饮,探讨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养生的心得和强身健体、保护健康的体会, 领略中医药瑰宝的风采,快乐无比!
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中药材。 宣化地处阴山山脉,群山环抱, 阳光充沛,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中草药等植物的生长。宣化盛产鸡头黄精、 柴胡、 远志、 干草、 黄芪、知母、防风等众多道地的中草药,质量上佳,国内外闻名遐迩。
对中草药, 我从小就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差, 大部分孩子都要利用假期勤工俭学, 替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的五年间, 每逢暑假,我都要叫上三两好友, 结伴去宣化四周的山上挖中药材, 靠自己的双手挣点学费。 当时我们挖得最多的中药材就是远志、 柴胡、知母、防风、 狼毒花等。 一个假期,卖中药材一般能收入30元左右。这在当时, 可是一笔不小的 “财富”啊! 相当于一个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暑假挖中药材, 既帮我们缓解了经济上的窘态, 又培养了我们从小热爱大自然,识别中草药,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更加深了我们对祖国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京城名医街中坐, 看病无需跑北京。在中医药文化街装修一新的国医堂,穿着白大褂, 来自中国中医药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阜外中医药等京城专家名医, 轮班坐诊,定期坐诊。病人们省去了去京看病的 “车马劳顿”,省去了排长队挂号的长久等待, 节省了看病的费用,真是 “三全其美”啊!
“中医药,只是一个产业,只有 ‘中医药+文化’,才能体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赋能,中医药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年初,和来文化街考察的国内著名中医师、国际针灸大师, 明代名医李时珍第十七代嫡孙李国勇先生共同探讨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他的一席话, 情真意切, 铿锵有力, 使我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广的认识, 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悟。
杏林一脉传千古, 中医中药贯古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医中药救死扶伤。 中医中药, 是我国的经典国粹之一, 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众多诗人对中医药十分热爱, 描写中医药的诗词很多, 如宋朝爱国将领、 著名诗人辛弃疾的 《满庭芳》: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 金缕织流黄, 柏影桂枝交映, 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 寻常山夜, 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 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词中巧借 “二十四味”中药名, 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 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中医药文化,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认识生命、 追求健康的结晶,其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保护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春秋战国时期医祖扁鹊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到最早的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问世,再到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著成 《伤寒杂病论》,中医药文化历史久远,传承不息。阴阳、五行,藏象学说; 五脏六腑、 经脉气血,十二经、 奇经八脉、 子午流注;中药的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中医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 “整体观” 等, 无不彰显中医药的 “医道精微, 心怀至诚”大智慧的思想, 既是中医辨证思维的根本,又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部分。
岁月悠悠, 斗转星移。 我曾经无数次走过这条街, 无数次徜徉在这条街, 无数次漫步在这条街。 这条街, 从前期的谋化筹备, 到后期的装修、 开业等, 我有幸参与并做了点工作。 每每看到满面愁容、 一身病态的患者走进国医堂, 经专家名医的诊治后, 微笑着一身轻松地走出国医堂, 我的内心,忽然有了一些小小的窃喜和欣慰, 快乐感满满。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中医药是我们内心的底蕴, 是五千年文明的传承。 中医药文化如酒, 愈陈愈香。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是宣化这座千年古城取之不尽的财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和动力。
媒体来源:全张家口微博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